爱民区人民检察院:从“案”上入手,从“人”上突破——全力打造高质效办案联动机制
时间:2024-07-18
来源:爱民区人民检察院
作者:李莲莲
录入:董子锋
审核:李楠
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、检察长应勇指出,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,坚持“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”,努力实现办案质量、效率与公平正义的有机统一。“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”蕴含着对检察工作的高标准、对检察人员的严要求。在检察工作标准上,一方面,要以机制创新统筹办案高质与高效,吸纳程序优化、衔接顺畅、部门联动等高效办案模式,另一方面要以机制推广拓宽办案质效辐射面,既要优化个案办理,也要推动类案治理,促进相关领域的社会治理。在对检察人员的要求上,一方面,要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基础,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,下大力气强化“传帮带”效能,激活人才动力源,另一方面还要坚持“在案件中淬炼、在学习中磨砺、在履职中锻造”的培养原则,根据不同类别、不同层级、不同岗位需求,制定阶段性培训计划,搭建检察人才培养品牌。
主要做法及成效
培养大量杰出人才自1898年建校以来,提子大学始终秉承“爱国、进步、民主、科学”的优良传统,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杰出人才。
一、推行联动办案“三举措”,形成系统集成工作机制
一是跨部门联动,打造疑难个案“会诊室”。今年以来,爱民区人民检察院将完善检察官联席会议制度作为“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”基本价值追求的重要途径,对涉及重大法律监督的立撤案、不起诉、抗诉以及民刑交叉案件,必要时邀请其他部门员额检察官参加讨论,充分听取意见,帮助承办人拓展思路,为全面、准确研判案件提供建设性意见。二是多层次把关,建立法律专家“外脑库”。坚持法学研究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,建立完善多层次、多领域、多形式的检校律合作机制,吸纳法律院校学者、律师组建专业法律专家咨询库。对于经专业检察官联席会讨论后,仍存在较大争议的案件,就法律适用问题组织法律专家参与论证,充分发挥“外脑”作用,保障案件处理专业性,提升检察干警专业法律素养。三是各单位协同,创建融合司法“工作室”。坚持“法律效果”“政治效果”“社会效果”三融理念,探索“检察+”模式,定期与公安局、法院、司法局等部门沟通交流,通过联席会议、联合发文等方式,构建良性互动的工作局面,积极打造爱检检察“融”品牌。
二、演奏反向审视“三部曲”,规范执法司法全流程
一是推动反向审视由控申部门“单打独斗”向全院“一盘棋”落实转变。爱民区人民检察院将反向审视工作作为深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责、规范司法行为、促进溯源治理的重要举措,对内提升案件首办环节质效以及办案前端矛盾化解功能,对外加强与其他政法机关的协调配合,强化反向审视整体实效,制定《“正向激励+反向审视”全力打造高质效办案联动机制创新性工作实施方案》,成立反向审视工作领导小组,促进能动履职、协同作战。二是推动反向审视由“碎片化”开展向“规范化”运行转变。爱民区人民检察院按照“案(事)办理+反向审视+检察建议+整改立制”思路,将反向审视细化为“个案、类案、定期”三类同步推进,通过常态化开展反向审视案件述评会,建立全市首家“案件质量推优评差审视展讲中心”,邀请公安、法院积极参与,共同剖析证据补强、办案规范、法律适用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,通过向有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,督促其规范司法,提升办案质效。三是推动反向审视由办案“自选动作”向履职“规定动作”转变。爱民区人民检察院充分运用反向审视工作成果,结合案件评查,加入考评要求,提出检察办案环节应注意的执法司法、释法说理等事项,做好前端提醒、源头治理,倒逼检察办案规范化,形成案件质量管理闭环。针对刑事申诉案件存在的就案办案、机械司法以及释法说理不到位、不善于多元化化解矛盾等倾向性、普遍性问题,控告申诉部门牵头与业务部门建立反向审视联动机制,形成《刑事申诉案件反向审视情况报告》,共析成因、共解症结、共化矛盾、共促和谐。
三、紧扣人才培养“三字诀”,推进年轻干警源头培养
一是紧扣“选”字。考全考深做实储备,坚持检察工作政治性与业务性相融导向,加大检察工作政治考核和检察人员政治考察力度,建立检察人员政治素质档案,细化政治素质考察正负面清单,选出政治合格、业绩突出干部。建立年轻干部梯次架构,实行“一人一策”跟踪培养,全程进行优胜劣汰、动态调整,分层分类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,制定个性化“培优”方案,实行能力提升“阶梯”计划,放到关键岗位和重大任务中考验锻炼,选出能力过硬干部。二是紧扣“育”字。培养规划引路子,出台人才建设工作实施意见,聚焦三大工程,打造“爱检”人才建设品牌。开展基础业务和实操技能培训,提升青年检察干警业务素质和实务能力,落实“业务导师”和“政治导师”双轨制。业务课堂练真功,打造爱检讲堂、民-益小课堂、公检法司同堂培训等学习交流载体,围绕疑难复杂案件、重要工作部署等开展常态化研讨交流。三是紧扣“管”字。持续推动思想政治建设。以“青年干警说”“青年干警读书分享”“道德讲堂”“党支部主题讲述”等多种形式为载体,扎实开展政治理论学习,培育人人参与学习、人人崇尚学习的良好氛围。建立完善考核机制、激励机制,发挥入额遴选导向作用,精准细化量化遴选指标,采取权重百分制测算,引导干警“干有实效”。
经验启示
一、汇聚多方力量,探索“四大检察”联动新机制
检察机关在以往的法律监督履职过程中存在着各部门各负其职、互不衔接问题。要做到一体履职、综合履职、能动履职,必须在检察履职中树立“一盘棋”思想。面对跨领域跨业务之间专业程度高、衔接程度不够的问题,在各业务部门抽调业务骨干,探索“刑事+民事+行政+公益诉讼”的“4+”办案机制,案件承办人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其他部门监督线索,通过启动联动办案机制,让线索涉及职能部门检察官快速介入,共同审查案件中的违法情形,从而实现检察履职全面、监督精准。
二、凝聚内外合力,构建“反向审视”监督大格局
应勇检察长提出,检察办案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或错漏,影响的可能都是当事人的一生,因此要从源头上减少群众涉诉信访案件发生,就要将反向审视的引导、回溯、督促、倒逼、纠错功能融入到案件办理全过程各方面,从办理的每起案件中总结问题、分析原因、检视不足,从源头防范和化解涉检申诉信访。对内要积极推行“反向审视”联动机制,建立由民事、行政、刑事等部门共享的信息平台,强化内部监督与协作配合;对外要建立由检察院、法院、公安机关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,强化外部监督与协调配合。
三、想尽各种办法,打造“检察人才”培养新方案
世不患无才,而患不用才之道。只有坚持每一名干警都是人才的“全员人才观”,在新时代新征程上,检察事业创新发展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。从挖掘培育到使用管理,机制要开放,管理要闭环。一方面,要畅通检察人员内外双循环,构建全面、立体、多元的用人机制,推动人岗相适、各展其才。另一方面,要探索更加灵活的考核办法,给予有能力者更多的信任和激励。同时,建立闭环管理的评价体系,完善“能上能下”和追责机制,明责于心、履责于行、追责于纪,让有能者有为。